2025-08-28 HaiPress
国产电视剧中的年代剧佳作层出不穷。我执导的电视剧《生万物》近期播出,受到一定认可。主题的深刻性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关键。
贴近泥土进行创作是我的理念。我曾创作过一些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姓生活流变的电视剧,如《情满四合院》《正阳门下》《芝麻胡同》等。要出新非常难,要实现突破就得往更深处挖掘。例如,新中国从何而来?通过挖掘会发现,新中国的历史根脉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。不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,不理解几千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,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中国。《生万物》探讨的是土地和中华文化的关系,以及中华文化从何处来、向何处去这个根本问题。虽然这些问题不可能仅通过一部电视剧找到答案,但电视剧作为一种生动直观、影响较大的表达形式,播出后的良好反响证明了这种探讨是有意义的。
选择这个题材有一定冒险性。将近100年前中国农村发生的事情,今天的观众还有没有兴趣了解?这种题材是否已经过时?这是很多人的疑问。然而现实证明,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。《生万物》反映的许多问题看似陈旧,但它们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。批判旧社会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。
土地化育、生养万物,是力量之本、生机之源。电视剧起名《生万物》,用意在于此。通过绣绣等人的抗争,歌颂中国人民勇于向命运抗争,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。《生万物》的主基调积极、阳光、向上,“把苦日子过成花”,闪耀着生命的光辉。拍这部剧是为了传递生命力、希望和温暖,让我们永远拥有冲破险阻、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。
没有真实,年代剧就没有意义。有观众反映,《生万物》的人物塑造不同以往。比如地主宁学祥既有剥削阶级的冷酷和贪婪,也有勤俭的一面;费左氏虽然是封建礼教的深度受害者,但也深明大义、敢作敢为、忠诚尽责,是费家的顶梁柱。农民中既有兢兢业业、不懈努力的封大脚,也有游手好闲的铁头。观众之所以感觉人物形象鲜活,是因为我们努力做到每个人物都有原型,不做扭曲化、脸谱化的艺术处理——真实的人物总是最有感染力的。